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 > >正文

人工清淤泥 安亭老街建筑和驳岸不“受伤”

来源:新民晚报    时间:2023-04-13 15:11:36


(相关资料图)

图说:工作人员在嘉定区安亭镇老街河流安亭泾上清除河底淤泥 采访对象供图(下同)

近日,在嘉定区安亭镇老街河流安亭泾上,数条小型船只来回穿梭,船上的人们正忙着用传统人工罱泥方式清除河底淤泥。镇相关部门表示,此举是为了沿街建筑及驳岸免遭损毁。

安亭泾历史悠久,全长近1000米,呈南北向贯穿安亭老街。多年来,安亭老街不断改造,沿河两岸依然保留了原有塔、寺、桥、河、街江南建筑风格,以菩提寺、永安塔、严泗桥等为中心,商铺林立,青砖黛瓦,富有明清时代气息。

00:33

据安亭镇文旅公司老街办公室主任殷荣兴介绍,为保证安亭泾的水质干净,当地政府对该河每3年进行一次河底清淤。过去,清除淤泥一般采用河水抽干或挖泥船施工,但这两种方式均不同程度令沿街建筑、桥梁“伤筋动骨”。尤其沿河驳岸都用石块垒成,加之两侧树木根须深至石缝数十米,一旦大型机械如挖泥船操作,容易造成与桥、驳岸的碰撞,同时因机械振动过大导致驳岸损毁或坍塌,“今年,我们首次采用传统人工罱泥法清除河底淤泥,虽然工期长,困难多,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沿街建筑及驳岸免遭损毁,是非常值得的。”

“两竹分手握,力与河底争。吴田要培壅,河泥粪可成。罱如蚬壳闭,张吐船随盈。”这是清代诗人钱载的《罱泥诗》。罱泥,是过去一项河泥肥田的重要农活,俗称“夏天一船泥,肥料一草塘;冬里一船泥,秋里几担粮”。

记者在现场看到,河面上几条船只依次排开,每条船上有2名壮汉各站前后,他们不断来回,弯腰,将工具插入河底,把淤泥夹住拉出水面,倒入船舱。不多久,船舱里就装满了淤泥。一位姓徐的师傅告诉记者,他与另一位搭档每天要罱9船左右,平均每小时一船。罱泥是吃力活,每网淤泥重达几十斤,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胳膊痛。

徐师傅见记者对罱泥工具好奇,继续介绍:这个叫罱子,河蚌型,网兜是自织的,罱篙也是用毛竹火熏并折弯成S形的,采用的是火钳夹原理,头尾夹紧就起到张合功能,将河底淤泥夹于网兜后就能提出水面了。

新民晚报记者 陈浩 特约通讯员 刘必华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方办公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